敲钟后,一日的课程开始了。
南山书院并不是个死读书的地方,尤其在少年阶段,没确定人生目标前,课程的分配是十分合理与均匀的:上午文课,下午武课与才艺课,文课所占比重最大,但它要学习的内容也最多。
孙夫子作为长夫子,负责所有文课,其中除六书与九数外,也有一些四书五经的教学,今日恰巧就是《诗经》。
以往上《诗经》课,孙夫子最喜欢的学生是景云,其次是蔺小公子,这两个学生的年纪在班上算小的,尤其景云,今年才刚满六岁,这么小的孩子能全神贯注地听下来,并且能够全部听懂,孙夫子都觉得自己简直不要教得太好,不过,自打素心宗的两位弟子来了之后,他又觉得自己最喜欢的名单上可以再添上两个人了。
“本堂课学习的内容是《樛木》,‘南有樛木,葛藟累之。乐只君子,福履绥之。南有樛木,葛藟荒之。乐只君子,福履将之。南有樛木,葛藟萦之。乐只君子,福履成之。’有没有谁知道这部诗文说的是什么意思?”
孙夫子通常问这么深奥的问题,目光都会看向蔺小公子与景云,然而今日他话音一落,还没来得及朝二人看去,面前便站起来一个小小的人儿:“我知道,夫子。”
孙夫子定睛一看,居然是新来的素心宗弟子,素心宗以武闻名,孙夫子可不认为它的文能优秀到哪儿去,孙夫子抱着十分宽容的态度,让李芳菲把诗文翻译了,结果竟与诗意分毫不差!不仅如此,还加上了自己的观点:“……这首诗文说的没错,不过我认为做君子也不能只为别人着想,有时候也要适当地先悦己,再悦人,不可随意地委曲求全。”
这观念有点儿离经叛道,但胜在新颖,是大实话,孙夫子满意地点了点头,一个姑娘家能有如此见识,可喜可贺,可喜可贺啊!
之后的课堂上,李洛也表现了与师姐同样优异的才华,不论孙夫子问什么,他都能对答如流,两个新来的学生将原本属于景云与蔺小公子的风头抢得死死的。
蔺小公子的脸色变得有些难看,输给一个姬景云已经够憋闷了,怎么来了两个新生也比他厉害啊?
景云的神色十分镇定,认真地听着课,时不时给妹妹擦下嘴角。
李芳菲与李洛的出色可不仅仅表现在诗文上,他们的算术也让诸位同窗刮目相看。
“七七数时余两个,五个一数恰无零,九数之间剩四盏,红灯几盏放光明?”孙夫子出了题。
这是秦九韶的“韩信点兵”,也是一道十分难解的算术题,大致意思是有一条由许多五彩灯组成的灯桥,七个七个去数时,剩下两盏;五个五个去数,正好数完;而九个九个去数时,还剩四盏,现在要问:这条灯桥上一共有灯几盏?
班上还是有不少人听懂了题意的,当即在纸上画了起来,然而不等他们画出个所以然,李芳菲与李洛已异口同声地说出了答案:“三百一十盏。”
所有人俱是一怔。
孙夫子问道:“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?”
这意思,俨然是二人算对了。
李芳菲施施然地笑道:“回夫子的话,是大衍求一术。”
孙夫子惊讶得说不出话了,这么小的孩子,居然懂得大衍求一术,要知道当初他自己都融会了许久,后面虽是会了,可只凭心算还是有些困难的。
这两个孩子是没来参加入学测试,若是参加了,谁第一恐怕还不一定吧?
曾经只是出于能交换两个学生去素心宗为目的接纳的二人,这会子就是真的有些庆幸来了这么优秀的学生了。
“哥哥你算出来了吗?”望舒问景云。
景云也没有动笔,但他算出来了,甚至算得比二人更快,他淡淡地嗯了一声。
望舒在桌子底下拉了拉哥哥的小手:“就知道哥哥最厉害了!”
在犀牛村的私塾时,老秀才曾经单独给景云开过小灶,当时便教了《孙子算经》,里头有类似的题目,老秀才顺带着讲了大衍求一术。这种术法其实有些复杂,景云这个年纪的孩子根本不可能掌握,老秀才也只是随口一提,哪里料到景云真的学会了。
不过孙夫子并不知道景云也会,瞧蔺小公子都把自己脑袋抓成鸡窝头了,景云虽比蔺小公子有天赋,但据说来这儿之前只在一间乡下的私塾待过,那儿的夫子怎么可能教授这么复杂的东西呢?
一上午的课程结束,孙夫子如获至宝,回到书房后,碰着谁都要将李芳菲与李洛夸赞一番,一时间,全院夫子都知道素心宗来了两位了不起的弟子了。
既然素心宗送来了这么优秀的弟子,那么他们书院送过去的交换生也不能太差了。
“要不让品铭去?”院长提议道。
品铭今年十九岁,来书院八年了,是书院最优异的学子之一。
江副院长道:“不妥吧,品铭学业太重了,离开半年,耽搁的功课难以补上,还是找个年纪相仿,学业不重的吧?”
学业不重的便只有新生了。
新生中成绩最优异的当属景云与望舒兄妹,二人一文一武,可谓文武双全,只不过,他们才六岁,难不成要把这么小的孩子送去素心宗?
“我看可行。”江副院长笑道,“你忘了丞相也是素心宗的弟子了?姬家的封地又在素心宗脚下,多的是人照顾他们,天时地利人和,派他们俩过去,比派任何人都妥当。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