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汉迁都长安,与曹魏迁都邺城相比,其之间的难度不可同日而语。曹魏的邺城,有曹操时期遗留下来的魏王宫殿。而长安从东汉起,少有修缮,城门宫殿坍塌,又经历了数十年的战乱,早不复往昔的壮丽。
今大汉欲迁都长安,巴蜀士人便常以此言语来劝谏刘禅或堵塞其他提议迁都的官吏。
然而这些对刘禅来说,都不是什么大的问题。巴蜀士人本身就不是铁板一块,其中欲复兴大汉的人本身不少,许多巴地的官吏也不愿与蜀人混在一起,他们自己也有互相交流的圈子。
自诸葛亮去世后,刘禅平定荆交二州,以孙权为御,自身的威望在国内也达到了高点,话语权只高不低。而且对于迁都,除了部分的蜀人官吏外,凉州、陇右、关中、荆州的人都乐于见到都城迁往长安。
可以说迁都长安对蜀汉而言,其意见不同不是大事。其难点在于迁都上的规划以及如何迁都等一系列的问题上,因此大汉还需安排专门人手处理迁都的事务,如派遣关兴过去便是让其打打前站,看能否解决大汉在迁都上的疑难问题。
大汉迁都长安的问题,无非有三大点。
其一,关中仍未恢复生机,长安人口不多,迁都过去,其人口从而何来,便是一个问题;其二,城池荒废,宫殿破损,如何安置大汉皇室以及文武百官,亦是一个问题;其三,成都前往长安其路途上千里,蜀道崎岖难行,其数万人乃至十余万人的调度如何解决,也是一个大问题。
敲定迁都安排后,刘禅示意朝议继续。
“臣御史大夫董允,有事上奏。”
“准!”
御史大夫董允手持笏板,神情肃然地拱手说道:“臣奉陛下之诏,核查郡县隐藏户口、豪强不法之事,今有所得,特以上报……”
自三月刘禅下令核查各州郡县的户口问题,董允派出诸多属官前往西北地方上巡查情况,自己从尚书台以及州上调来案牍文件,追查数年前的上计问题。
花费长达近半年的核查后,董允根据属官的调查情况,以及地方上官吏的举报,渐渐发现了地方上的猫腻。董允发现西北地区有官吏渎职,对每岁的上计敷衍了事,且对于收受豪强的贿赂,甚至少数地方对早期大汉推行下去的限名田制置若寡闻。
其陇西郡县长庞盛四年以来的上计资料,根据以往的数据修改而来,荒废理政,问其户籍人数丁男、丁女等详细数据,知之甚少。
南安郡太守钟彬虽勤于治政,却与地方上豪强勾结。其在任三年间,收受大量贿赂,为其子置田宅,或购买牧场、果林致富。替豪强令狐氏隐藏户口,舞弊让令狐氏子弟入官。
之所以能发现钟彬腐败,还多依仗郡功曹东里雄向御史台属官暗中举报,这才能让御史台轻松地挖出钟彬不法证据。
在御史台发起的大规模调查之中,秦、凉二州之中有一位郡太守及五名县长被查出或大或小的不法事,皆被董允一一弹劾。其下属官吏罪责,早就以科律论处。
刘禅翻阅着董允递上来的奏疏,没有着急回复,而是目光落到司隶校尉马良身上,问道:“巴蜀地区严查情况如何?”
马良闻声而动,出列拱手答道:“启禀陛下,巴蜀久在京畿周围,太守多为奉法,与地方豪强违法乱纪者,多是县长。蜀中违法官吏,皆已被臣逮捕,下至监狱……。”
说着,马良瞥了眼杜琼,说道:“且不法氏族也已被逮捕,不论其背景如何。”
马良手握持节,麾下又有一千五百名的吏卒,凡事地方上查出隐户口以及兼并土地的案件,直接带兵上门去抓。不管其背景如何,不论其出身如何。其中就有抓到蜀郡杜氏杜琼的旁支杜岳,杜岳依仗太常杜琼的名声,狐假虎威,行违法乱纪之事。
马良上门时,他还试图让部曲、宾客抵抗,直接被马良带来的吏卒当场擒获,扔到监狱里,等秋后问斩。
其家眷需发配陇右时,杜琼念及族人之情,还准备救下,准备被马良当场怼了一顿,责问杜琼是否也隐藏户籍,是否与杜岳同流合污。杜琼不敢阻抗,硬着头皮敷衍几句,带着人便走了。
经过马良雷厉风行的大整治后,蜀中豪强为之胆颤,再次回想起诸葛亮执政时期,皆不敢行不法之事。在各级郡县长官的协作下,蜀中风气大为改善,往日在册百姓皆重归档案。
雷霆手段之下,亦有大汉的恩抚。在费祎的主持下,费诗及蜀中郡守动之以情,晓之以理的劝说下,脱漏军籍的数千名士卒重回军籍,免其无罪,只惩处罪重之人,安定了人心。
刘禅合上马良、董允所上的奏疏,叹了口气,说道:“自朕继位以来,多是爱民,没想到至今仍有此种之事发生,实令朕痛心啊!”
刘禅倒不是对吏治出现问题而难受,毕竟吏治的问题永远无法根除。其痛心之处在于部分百姓愿意入豪强、士族之下为宾客、佃户,却不愿在汉为民而感到难受。
虽然有豪强兼并土地的推动,但其归根到底,还是因为这些年频发的战事,导致大汉徭役以及赋税过重,百姓耕种时间减少,而赋税不减,这让贫穷的百姓不得不躲避赋税及徭役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