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比较前些年,京城的年味越来越不足。不过要想到后来这些年,新年都快要变成普通日子了。或者也可以换种说法,天天都在过新年。生活水平已经达到了不再考虑大鱼大肉的问题了。
不过孩子们还是挺开心的。尤其是还能穿新衣。
家里依然保持着朴素的作风,那些新衣服并不经常穿。最后导致许多衣服已经不合身了,就被打包送了出去。
“奇奇,别弄脏了。天天洗几百遍,你就不知道心疼吗?”
熊孩子根本不理会那条喷火龙。小孩子都很会看脸色,知道这样的威胁毫无威力。
李缘乐呵呵的看着母子俩躲猫猫,他也不去插手管孩子的事。
摸了摸下巴,感觉有点奇怪,怎么其他有钱人的孩子,天天打扮的干干净净,一个个粉嫩的小正太、小萝莉,可自己家中的孩子,就像天天泥地里打滚呢?
把自己的老娘溜了一圈,奇奇和小鱼鱼钻到了李缘怀中:“粑粑,今天出去玩,是不是去游乐园呀?”
“大冬天,去啥游乐园。咱们就去郊区的家里住几天。”
主题公园放在京城,就这点不好。忍受不住冬季的低温,游客就比较少。等于浪费了一个极重要的旅游季。
“那好吧!我要骑大马!”
“我也要!粑粑,鱼鱼也要!”
小孩子根本无所谓,只要能够玩,他们并不在乎玩些什么。
“咦?妈?兰兰呢?”李缘突然发现,身边似乎少了一个人。
“她应该有对象了,过几天再过来吧?”
“嗯?”
“嘻嘻。”顾雨芹悄悄的低声道,“缘子,兰兰脸皮嫩,她怕我们嘲笑她。所以我们都装作不知道,就等着她自己宣布呢。嘻嘻嘻。”
“哇!那是哪家的小子?”李缘同样眉飞色舞,他八卦心大起。
“不知道,就是看到兰兰天天傻乐。她还经常不回家吃饭,回到家里,躲在房间里通电话……”
嘻嘻哈哈聊了一通,全家集合出发,一起来到了京郊的庄园。
“妈,我突然发觉啊?老家的那个酒庄都不用住了,咱们好像没回过家?”
在这几年,老家已经大兴土木,建设了一个很好的酒庄。就是李缘一直在忙碌,没有回过那个新的家。
其实不仅仅是李缘,包括整个村庄的不少人,他们迁移的迁移,打工的打工,到京城投奔李缘的都有不少人。
在之前这些年,大城市还有遣返制度,到城里打工相当不方便。然而就在去年,出了一件轰动全国的案件,这个政策就得到了修改,以后就能很方便的跑到城里。
如果是这样的话,那未来老家人会越来越少。人总会往好的地方跑,去城市的人就会越来越多。
张珍同样笑得开心:“那地方有啥好。也就是你浪费钱。问你呢。你姥姥舅舅也准备来京城,以后老家该咋办呢?”
“来就来呗。”
“缘缘,不是他们一定要过来,你表弟快要念小学了,还是京城的教育质量比较好。”张珍生怕李缘多心,于是多解释了一句。
“这不算啥事。”为舅舅全家弄到京城户口,对现在的来说,无非就是多吩咐一句话的事,“老家就空关着呗。或者让酒厂安排人定期打扫,酒庄的酒窖也能给他们用。反正给租金就成。”
“啊?哥,你连你自己的厂都要收钱吗?”
“小丫头片子,那叫做公私分明!”
“怪不得啊?你帮忙改良奶茶配方,还要扣我以后的零花钱呀?”
“云云,告诉你一个秘诀——你想办法多欠钱,超过你零花钱的总数额,那不就是不要还了吗?”
“对呀!嫂子,你真聪明。我觉得创业已经没劲了,咱们来个家贼难防?”
“咯咯咯……”
这真的是一个悲伤故事,家里的女人开始了伟大的家贼事业?而且还敢当着一家之主的面?
见她们一边说着话,一边乐得前仰后合,李缘……屁都不敢放一个。
扫了一眼奇奇:“儿子,看到没?男人真的很辛苦啊!”
“我不辛苦。我骗到你的钱,也会交给妈妈。咯咯咯!”
李缘:“……”
……
相对来说,农村的新年就热闹了许多,还能够现场观摩杀猪宰羊,吃到不少很新鲜的东西。而孩子们同样骑大马、追鸡撵狗,玩的一泡欢乐。
等到晚上,全家人都一起打牌看电视,等待着新年的到来……
“今年的春晚不好看,不如以前几年的《卖拐》。”张珍笑着评论道,手脚不停的投喂着两个孩子。
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本山大叔的小品,已经成为了春晚的代名词。
“呵呵。”李缘不予置评。
像《卖拐》三部曲这样的小品经典,并不是能够经常出现的。
“妈,我发觉范伟好像太紧张了吧?他是不是演技有啥问题呢?”作为名导家属,顾雨芹似乎也要发表几句建议。
“好像是啊?不如往年。”
“可能是新人吧?演技还是不行。”
“咳咳咳。”
李缘差点儿没有笑喷?范大叔算是新人吗?
“你们别胡乱猜测了,演技肯定没有问题,那仨人本来就是黄金三角。”
“那为啥今年那么差呢?”
“心理压力吧!我听说啊?本山大叔就是很罕见的临场发挥型演员,他会在大场面中,越来越兴奋的那种,会突然冒出几句金句。但作为配戏的演员,那就很痛苦了,你要立刻接住梗啊?否则就会演砸了。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