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中的玉珏兀自嗡鸣,素色玉面横亘七道交错剑痕,恰似被钉死在空中的蛟龙骸骨。
当年吕氏先祖以三滴心头血唤醒螭吻凶灵,玉珏能收摄百里外剑意交感,鼎盛时荧光几可照彻整片云梦大泽。
而今剑痕犹在,却只剩黯淡青痕盘曲如冢中枯藤。
偶有萤虫飘近,顷刻被玉珏裂痕处的黑气绞碎,零落成触地即散的冰晶。
玉珏下方横陈三只鎏金兽足箱,箱盖上蟠螭锁印已腐出铜绿,却仍死死扣着吕氏族徽——双蛟衔剑纹。
左侧黑蛟独目赤红如火,口中衔着的阙剑竟是用龙血墨勾勒,细看时剑身金丝纹路仍在缓缓淌动;右侧青蛟逆鳞倒竖,獠牙刺入的葱剑之影却淡得近乎透明,仿佛随时会崩散在旧尘里。
箱内《太阿煅剑谱》封皮皲裂,露出半截裹着金箔的剑柄残骸,鞘上嵌的东海水晶早蒙上蛛网状白翳。厚达尺余的帛书泛着朱砂批注,某些页脚的蛟血批红竟还在缓慢晕染。
主室鎏金铺地处,三尺厚的鲛绡帷幕半掩着七层松木剑龛,数册悬在空中的古剑谱正以某种韵律翻卷,数万道剑气凝结的萤虫自书页钻出,在青霜剑冢上方编织出流动的星汉。
西阁堆金的椟匣已然倾颓,蚀银的弩机混着布满青苔的麟趾金。
暗渠里游弋的蚀骨蛭循着新鲜血气游走而至,刚弹射扑在半空中,就被赵青随手捏起抓在手中,递给了后面候着的宋潮生、郭东将二人。
“昔年长陵的吕家,应是姜齐的王室后裔。”
在踏入了这个融巴山剑藏与吕家祖库两者为一体的秘地后,她还是首次开口说话:
“在大齐王朝现在的皇族田氏之前,吕氏才是齐境的统治者,只是时过境迁,不得不辗转流亡到了大秦境内,成为了旧权贵门阀之一。”
“在六七十年前,吕氏末代家主吕违曾经设法扶持了上任秦帝即位,在此期间,甚至不止一次地救过那秦帝的性命,最终一举让整个吕家迈入了长陵四大门阀的行列,拥有了极为超然的地位。”
“可地位终究是建立在实力上的。”
宋潮生感慨地叹道:“当时吕家只有一名七境上品,两名寻常七境宗师,固然也称得上强大,但并没有资格继续卷入皇子们争位的漩涡——过去的拥立之功迷住了吕违的眼。”
“当老秦帝逝去,元武可不管自己是否在‘恩将仇报’,立马就和郑袖一起对吕家动了手,来了场抄家灭族——不光是吕家积蓄的巨额财富令人垂涎,还有其曾经跟胶东郡郑氏有过商贸冲突的缘故。”
“最后,恐怕吕家末代家主也知晓一些不能为外人道的秦嬴皇室秘辛。”
赵青淡淡瞥了那《太阿煅剑谱》一眼,补充道:“匹夫无罪,怀璧其罪。有些秘密,知道了便是取死之道。以元武之德性而倒推其父,老秦帝也未必是什么光明磊落之辈,当年能坐稳皇位,吕家未必干净。”
“往事如烟,现下这祖库已被林煮酒暗中改造成了巴山剑场的遗藏,便不再是吕氏之物了。”郭东将摇头道:“只是,不知林贤弟现今身在何处,是否尚在人世。”
“林煮酒被元武遣人囚禁于大浮水牢,前辈先前曾与我们说过的。”明晓郭大哥的脑疾尚未痊愈,宋潮生连忙出声提醒。
“啊,对,是有这么一回事。”郭东将拍了拍额头,有些尴尬地笑道:“瞧我这记性,真是越发不济了……上次前辈说我俩没必要直接杀入长陵,用的是什么理由来着?”
“她的意思是,悬在敌人头顶上的利剑,才是最危险的,没必要一次性燃尽所有的薪柴。”
宋潮生接口耐心解释道:“像我们这样的半步八境,只要活着,时而出剑搅动一下风云,展现出修为的不断精进,就是对元武和郑袖最大的震慑与威胁,他们永远会担心,是不是哪一天就会被利剑穿颅而过。”
“若是我们当真冲入长陵城内,尝试杀穿那如山如潮的秦军,那才是真的陷入了死地,就算能够拼死二三十个七境,数万虎狼军与皇城卫,最终却未必能让元武受到多少的伤势——秦帝毕竟已正式破入了八境启天。”
郭东将闻言点头,喟然长叹道:“老宋,你说得对,是我太心急了,总想着能够毕其功于一役……不过为什么,我记得当时是你先提出的要杀穿长陵、直闯秦宫,而我只是附议赞同,要求同去呢?”
宋潮生嘴角微翘,似是在自嘲:“人总是会变的,大哥。昔时我以为自己正乘着最高的潮峰,往后便将迎来低谷,可紧接着跟前辈一番畅谈,却是让我知晓,她能带动整片海面逐渐上涨,超出我过去所能想象的极限。”
他望向赵青,目光里满是敬意与信任:“如今我等的性命,都系于前辈一身,她既然说时机未到,那就必然未到——有时候,活得久一些,才能看到更多的风景,不是吗?”
赵青没有回应这份注视,只是静静地走到那三只鎏金兽足箱,拣选起了古朴的《太阿煅剑谱》,以及那柄裹着金箔的剑柄残骸,素白的手指轻轻抚过它们沧桑的表面,仿佛在读取着岁月留下的痕迹。
许久,她才轻叹一声,喃喃道:“太阿剑,古之神器,其锋不可挡,其意不可测。如今炼法犹在,神剑却已断折,岂非天意弄人?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