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些话说出来,大殿之中更加沉默了。
朱棣面容戚戚的做了一番模样后,看向了陈天平,开口问道:“你当真是陈氏王室子弟?”
“禀陛下。”
陈天平开口道:“正是。”
随后,陈天平结结巴巴的把他祖父是谁,父亲是谁,兄弟之间有谁,包括一些可以验证他身份的事情,全部说了一遍,最后他重重的向着朱棣磕了一个头后,按照裴伯耆的教导的话说道:“贼臣黎季犁刚刚篡位便更姓易名,一面巧骗大明册封,一面又不恭朝命,止大明册封之朝而另立新朝,可见实属狼子野心之徒,更是与我陈氏愿永忠大明截然相反,可如今陈氏后裔只剩下臣一人,臣无力掣肘此人,臣在此伏祈陛下圣慈垂怜,迅发六师,讨灭此贼。”
这话说的巧妙。
对于武将来说有些吸引力,可对于文臣来说却神色淡淡,不过如此。
朱棣想了想后,耐心的安慰了陈天平二人几句,告诉他们这事他知道了,定然不会坐视不管的,然后让人带下去好生招待,让其先在京城暂住。
等到陈天平二人下去后。
朱棣扫了一眼众位朝臣道:“这件事,大家都知道了,说说吧,都是什么意见。”
甄武当即第一个站了出来。
作为急先锋的他,一脸气愤的说道:“陛下,当然是打了,安南黎季犁那些人,合起伙来蒙咱们,这事能忍?若单单是我们受了欺瞒也不是什么大事,可他们还蒙了陛下您啊,您是谁?您是咱大明的皇帝,蒙您不就是蒙咱大明吗?而蒙咱大明不就是蒙咱大明数万万民众吗?臣甄武一颗忠心向陛下,满腔慈念思民众,您知道臣是绝对忍不了这个事的,而且臣在此还要问一问,那个王八羔子,敢目无君主,心无百姓的忍下这种事?我他娘的就见不得这种小人窃据庙堂,来来来,哪个忍不下的,站出来,让我看看。”
说着甄武眼光就看向了众位文臣。
众位文臣都惊了。
这是什么话?
艹的。
怎么一杆子就把帽子戴的这么高。
谁目无君主?谁心无百姓?谁又是小人?不能长着一张嘴就乱说话啊。
朱棣也有点懵,他看着义愤填膺的甄武,眼皮都忍不住的跳了跳,不由得想着,这他娘的狗东西,真是扔出来就能挑事。
文臣之中面面相视后,最终还是站出来了一个人。
夏原吉苦涩的看着甄武道:“赵国公,我可能要先做一下那个小人了。”说罢他看向朱棣道:“陛下,臣不知此事如何抉择更好,但是陛下若是想要兴兵,那臣只能说没钱。”
朱棣没说话。
甄武立马反驳道:“放屁,真当我在辽东待久了?你移民有钱,治灾有钱,通河道有钱,合着到兴兵你就没钱了?”
夏原吉看向甄武,不慌不忙道:“本来是还有一些的,可是赵国公难道不知连续两年曾向顺天,辽东海运粮草,以备军事吗?顺天和辽东两地本来屯粮颇丰,可如何消耗的,想必赵国公是知晓的吧。”
嘶。
北平和辽东的粮草,靖难时甄武吃了不少,还能不知道消耗到哪里了吗。
而北方边境重镇,不屯粮草肯定是不行的。
本来甄武还准备了很多的话说,但是夏原吉这句话,有点拿捏到了甄武的命门了。
安南要打,蒙古也不能不防啊。
解缙见状,也站了出来说道:“陛下,安南之地自古与我们就无利处,而安南民众更多反复,我大明若是要出兵,实在得不偿失。”说着,解缙就开始一条一条的说起利弊,甚至还把出多少兵马,会耗多少钱粮都说了一遍。
而其他文臣见解缙开口了,仿佛有了主心骨一般,一个个也都开始七嘴八舌的说起意见,其中大部分都是反对出兵的。
甄武眉头皱了起来,偷偷瞄了一眼朱棣,他刚才把帽子戴高了,一时间根本没人敢反驳,按理来说以他和朱棣的默契,朱棣早就接住了这个高帽子,顺势敲下大致的基调了。
但是不知道为什么,今日的朱棣竟然有些发挥失常。
张玉这时候见到甄武略微受挫,睁开眼站出来道:“禀陛下,此事关系我大明在南洋诸国当中的威信,万万不可坐视不管,倘若威信一失,南方边境便会遭到侵扰,日后怕是烦不胜烦,到时候再没钱也要管,再没利处也要去阻敌,还不如现在咬牙一劳永逸。”
甄武乐了,偷偷给张玉竖了个大拇指。
张玉说话还是有水平,一句话驳了夏原吉和解缙俩人的话。
甄武顿时劲也上来了,开始和夏原吉解缙他们辩了起来,而甄武和张玉立场鲜明的下场,顿时也让不少勋臣们下场声援。
朝堂之上,文武官员顿时吵成一团乱麻。
大老粗们吵架不太讲逻辑。
说不过了,就扔出一句:“你见陈天平老幼两个这么可怜,你就不动恻隐之心?书都读狗肚子里了?”
要么就来一句:“你好歹也是个朝堂一介大员,有人这么欺瞒陛下,你的忠心呢?”
再不济就扔绝杀。
“这次不管,以后南方边境出了问题,你敢不敢砍脑袋恕罪?”
解缙他们被这些话问的牙痒痒,而他们同样用这个逻辑反击时,比如说什么‘户部没钱,你们至天下苍生何故’之类的。
甄武带头就是那么一句话:“内政大事不是有诸君吗,反正我不管,我就知道不能让陛下受到了欺瞒后无动于衷。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