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午,平壤远郊,蛇水河畔,一支人数众多的队伍正在向西南方向前进,随行士兵发型俱为“髡发”,即所谓“髡兵”,而大量身着布衣的男女,则是被“髡兵”掳来的高句丽百姓。
这些百姓按男女分开,反绑双手,各自由长绳所缚,低头走着,又有体力不支的幼童被人绑着手,坐在满载财物的大车上,随着队伍前进。
在高句丽百姓眼中,这些“短毛”比强盗还要凶残,打家劫舍之后还要把人都抓走,此时行走在蛇水河畔的百姓,各个面色灰败,他们不知接下来自己要被对方带到何处。
看着眼前形势,男女之间势必分开,也不知日后还能相见。
父亲远远看着自己的女儿、丈夫看着自己的妻子,兄弟远远看着自己的姊妹,心中悲愤,却无力反抗,因为但敢反抗的人,全都被“短毛”杀死了。
对方抓这么多人并带着上路,看样子是要带去周国,男男女女们一想到凶多吉少的将来,一个个神情黯淡。
周国对于他们来说太遥远了,是个完全陌生的国家,他们也不知道周国在辽东做了些什么,却能猜到自己的命运即将发生改变:
被人卖为奴隶,骨肉分离,夫妻再不得相见。
夏日的阳光洒在身上,许多人却感受不到一丝温暖,有人看看四周,看着这些面目可憎的“短毛”,心中愤懑却不敢表露出来。
微风中,“短毛”队伍中的旗帜迎风招展,其中一面“蛇纹”旗帜看上去分外显眼,让许多高句丽百姓觉得有些难以理解。
又让一些有点见识的人感到愤怒。
蛇吃蛙,所以蛇是蛙的天敌,而对于高句丽百姓来说,蛙是一种吉利的动物,蛙文化,已经融入了高句丽的文化传统之中。
而高句丽国的起源,就和蛙有关系。
相传很久以前,还是扶余国的时代,扶余王金蛙有一妃,受日照而孕,产下一卵,此即所谓“感日卵生”。
卵破之后内有一男婴,骨表英奇,得名“朱蒙”。
此子非金蛙亲生,金蛙却依旧将其养育长大,长大后的朱蒙表现出众,诸位兄弟没有一个比得过,于是朱蒙受到排挤,被讽为“非人所出,将有异志”,应该早点除掉,免得祸害人间。
所幸父亲(养父)金蛙没把儿子当野种,留了条命,只是不再重用。
朱蒙眼见留在国内迟早要完,于是带着亲信出逃,在扶余国南面打下基业,建立国家,定国号为“高句丽”,定国姓为“高”,于是朱蒙成了“高朱蒙”,为高句丽的第一任君王。
朱蒙建国后,生母仍在扶余,获扶余王金蛙善待,得以善终、厚葬,朱蒙时不时遣使扶余,贡方物,以念扶余王金蛙养育之恩。
自那以后,蛙就成了高句丽国民的崇拜之物,而蛙崇拜对于高句丽国内的影响很深,日用器具多见蛙纹,譬如建筑上多用蛙纹瓦当。
而现在,在有见识的百姓看来,“短毛”用蛇纹旗帜,寓意就是“蛇吃蛙”,妄图引得蛇神庇护,在与高句丽军队(蛙)的交战中无往不利。
如此歹毒的用心,加上凶残的暴行,让被抓的高句丽百姓心中愤懑,但依旧不敢吭声。
他们时不时看看四周旷野,心中不住期盼,期盼官军赶紧出现,将他们从“短毛”的魔掌中解救出来,然而盼来盼去,旷野里没什么特别的动静。
时值正午,阳光渐炽,“短毛”押着百姓在一处小树林休息,顺便吃些干粮、避避日头。
结果在树荫下这么一休息,“短毛”似乎就不想走了,百姓们当然不希望走,见着“短毛”纳凉纳得正起劲,他们也趁机休息一下,缓一缓。
这一缓不知缓了多久,劲还没缓过来,不速之客来了。
旷野里出现的骑兵越来越多,向着树林方向快速接近,数量一开始不过几十骑,很快就上百,之后越来越多,黑压压一片,百姓们已经数不过来了。
他们一开始还以为这是“短毛”的帮凶,后来看清这些骑兵打出的旗帜后,一个个不由得激动万分:旗帜之中,有蛙纹旗。
只有官军才会用蛙纹旗!
惊变突起,来势汹汹的官军铁骑,喜极而泣的百姓,惊慌失措的“短毛”,树林里瞬间乱起来。
许多“短毛”想要布置防御,却被奋起拼命的男俘虏扰乱,眼见着势单力薄,“短毛”们纷纷掉头就逃,逃出树林,跳进蛇水,涉水到对岸,上岸后继续逃。
宛若天兵下凡的高句丽骑兵,分一部下马入林解救百姓,其他人绕开树林,追着溃逃的“短毛”而去。
高句丽骑兵逾三千,本来肩负拦截、歼灭小股敌军的任务,如今见着这两千人左右的“短毛”溃不成军,把后背留给自己,哪里有不追杀的道理。
时值夏季,因为多雨所以河水水位大幅上涨,蛇水也不例外,但这处河段多为浅滩,河流变宽,所以即便水位再高,也高不过马腹。
对于骑兵来说,骑马过河依旧十分方便,速度不会降得太多,而徒步过河的“短毛”,河水至少到其腰部,所以过河速度快不起来。
更别说过了河之后,对面是一片旷野,仅有零星树林,如此地形上,两条腿又如何跑得过四条腿。
高声呼喊的高句丽骑兵,紧握长刀,排开宽阔的冲锋队形,追着“短毛”而去,准备肆意践踏、收割首级,他们知道这些“短毛”烧杀抢掠无恶不作,将许多地方的村落夷为平地,实在是该死、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